在 2025 年TWS 耳机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标配,其降噪功能更是备受青睐。然而,不少消费者遭遇降噪 “翻车”:降噪效果不佳、耳压难受、音质劣化等问题频出。
降噪原理方面,主动降噪依靠前馈和反馈麦克风,前者检测外界噪音生成反向声波抵消,后者监测耳道内残余噪音二次修正。但翻车原因众多,如降噪算法不佳,面对复杂多变的地铁、商场噪音,无法灵活调整,导致降噪效果差。部分耳机为压低价格,选用低质麦克风,对噪音捕捉不精准,影响降噪。而且,降噪与音质、续航存在 “跷跷板效应”,一些耳机为凸显降噪,牺牲音质,或者开启降噪后续航大幅缩水。
选购时,降噪深度是关键,35dB 及以上能满足多数场景,如地铁、公交等嘈杂环境。同时,要关注降噪频段,优质耳机能覆盖 20-2000Hz 全频段,而非仅针对低频。多场景自适应降噪也很重要,通勤、办公、户外等模式可自动匹配。另外,通透模式不可或缺,能让你在降噪同时听清外界声音,保障安全。像华为 FreeBuds Pro 4,智慧动态降噪 3.0 技术强大,可实时调整;索尼 WF-1000XM7,降噪表现出色且音质有保障。
总之,2025 年选购 TWS 耳机,不能只看宣传,要深入了解技术细节,从降噪效果、音质、续航等多维度考量,才能避免降噪翻车,选到心仪产品。